Volume 63 No.2 - 2017-06-30

Words from the Editoral

Words from the Editoral

Author:
Chin-Ju Mao / 卯靜儒
Keyword:
/
  • Summary
  • Chinese Summary
  • Reference
  • Scholarly references
Please refer to the “Reference”

教育研究集刊身為臺灣師大教育學系的系刊,承載58年來臺灣教育學術前輩 的精神與文化,我們瞭解研究需要給予自由與激發創造活力的空間。在以學術期 刊的無私嚴謹與專業品質為期許的編輯過程中,教育研究集刊可能因為高退稿率 而讓投稿者挫折,也可能因為被編委會「好意建議」下的不斷修改與答覆,讓人 覺得費力厭煩。這些程序的「必要之惡」是為維持學術品質。但我們也沒有忘記 學術研究與論文發表的意義所在。研究者需要好奇心與獨立性,成為第一手資料 的創造者。在編輯台上,我們常問:「這篇稿件有何意義與價值?」、「這篇稿 件有何創新之處?」。也就是說,除學術品質的維持外,我們的工作大部分在衡 量論文的學術意義與價值。我們的編委是在一線研究工作上,有多年經驗的研究 者,能根據我們的專業知識做出獨立判斷,論文的刊登不是「限量商品」上架, 而是學術思想的結晶。這是一份燒腦的工作,在這裡,再一次為所有匿名審查者 與編輯委員們致敬。

 

本期我們收錄三篇學術論文及一篇書評。第一篇「寧靜自主‧協同合作‧樂 活共生:法國Freinet教育學與公立佛賀內學校」整理法國教育學家Freinet(1896- 1966)之法文原典與相關著作,以及作者於佛賀內學校實地觀察與接受培訓相關 資料,提出「寧靜自主、協同合作、樂活共生」為其教育學思想與實踐核心。此 篇不同於傳統教育哲學著作,文章除思想之討論與分析,更有作者親身經歷觀察 的描繪與圖片,讓Freinet教育思想與公立學校實踐,如影隨形、具體可現。

 

第二篇「師生共構文化回應數學教學之個案研究」呈現課室師生共同建構文 化回應的數學教學模式之歷程與發現。一般而言,對於文化回應的課程與教學, 過去研究比較多是以社會或語文領域為多,以數學為主的案例很少見。本文以 質性個案研究,進行二年的參與觀察,並運用訪談、文件分析等方法進行資料 蒐集。為協助課室中新移民子女的數學學習,以「母文化」為橋梁,與「文化差 異」如族群、語言、社會階級、生活經驗等不同文化脈絡為基礎,連結「批判識 讀」於數學的文本教學,研究發現為新移民子女搭建上述學習鷹架的同時,泛漢 族同學同步展現不同層次的主體意識。 

 

第三篇「學校閱讀推廣活動對國小四年級學童課後閱讀參與的影響:以悅讀 101計畫為例」則是以悅讀101計畫為例,評估學校閱讀推廣活動對學生課後閱 讀參與的效用,本研究參考概念導向閱讀教學的三個活動要素,運用2011年「國際閱讀素養進展測驗(PIRLS)」資料,以多層次模型下傾向分數配對法進行分 析。研究發現常接觸校內閱讀活動,如常給予學生自由選書和安靜閱讀機會,能 提升課後閱讀參與,但學生常接觸校內閱讀活動的平均效果並不受學校推行閱讀 活動的影響。作者建議學校可調整現行閱讀推行政策中以講授為主的閱讀策略, 轉向探討強調師生間或生生間合作的閱讀活動成效。

 

臺灣教育學界的研究,大部分仍集中在學校改進、教師專業、教學科技等學 校教育體制內的相關論文。而青少年研究卻是我們對於學生瞭解的重要資訊來 源。鑑於當今全球資本主義社會快速發展情境下,對勞動階層與偏鄉青少年學生 生涯發展的影響,本期邀請畢業於英國雪菲爾大學社會學系的鍾明倫博士,撰寫 Henry A. Giroux所著《可拋棄式青年、種族化的記憶與殘暴文化》的書評。本書 雖然是論證美國青年所面對資本主義社會的處境,但也可提供臺灣學者對照臺灣 勞動階層青少年的處境與思考學校教育可作為之處。鍾博士更從作者的論點討論 本書的「知識論邏輯」與「方法論的邏輯」,相當精采值得參閱。

 

以上是教育研究集刊編輯群們,春末夏初努力的結晶,端上桌,邀請學界朋友們一起品嘗饗宴。

 

教育研究集刊總編輯 卯靜儒

謹誌 20176月